客服电话:17791386077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享

案例介绍 | 优秀的孩子竟然抗拒上学,看智慧父母如何破局?

时间:2025-07-21    阅读:25次

美国心理作家罗杰斯认为,人只有生活在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的心理环境里,固有的优秀潜能才能得以自动实现。

 

可现实中很多父母恰恰相反,他们不断的否定和批评孩子,注意力永远集中在孩子的缺点上,对于孩子的长处和优点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视而不见,更过分的是还不断地给孩子提出各种高标准、高要求。

个案介绍

咨询人:妈妈

冲突对象:儿子

(儿子)年龄:13岁

咨询师:周老师

情况介绍:孩子学习没动力、压力大,焦虑,抗拒上学,说什么都不去学校,甚至还以轻生威胁父母,父母无法只能给孩子办理了休学。

夫妻二人为此相互埋怨对方没有教好孩子,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十分僵硬。

又在打游戏,就你这个堕落懒散的样子,即使你不休学,将来也不可能出人头地,我怎么就生出你这样的废物!

这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案例,男孩爸爸恨铁不成钢的对男孩怒吼道,这样的一幕在那段时间成了家里的常态。男孩妈妈第一次通过电话和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隗哲老师抱怨地说道。

据妈妈反应,她家儿子休学在家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家不是打游戏、就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睡大觉,昼夜颠倒、作息紊乱。

男孩的堕落让夫妻二人既愤怒又无奈。尤其孩子爸爸,对儿子更是相看两厌,每次看到儿子的不学无术的懒散模样,不是打就是辱骂。

男孩妈妈身心疲惫,既担忧儿子的状态,又要安慰父亲的暴脾气,生怕父亲暴戾的言辞激怒孩子。

可无论妈妈怎么安慰,男孩父亲就是不听,教育方式的差异性,让夫妻二人相互抱怨,关系也因此降到零点。

为了帮助儿子复学,夫妻二人想尽了方法,可就是没什么效果,就在他们不知所措时,幸运地遇到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

在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父母,尤其孩子父亲意识到过去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巨大伤害。

现在积极学习并掌握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自身的焦虑情绪也得以舒缓。与孩子的关系也因此得到缓解,彼此之间也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了。

目前孩子情绪稳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找回了过去学习状态。

01
那个成绩优秀的孩子竟然辍学了
(以下为妈妈的第一人称叙述,本人已同意)

儿子过去并不是这样,相反孩子很聪明,学习也很努力,成绩也因此十分优异,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

儿子对学习的热情一度让我们很是骄傲,尤其是看到其他家长为了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操碎心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儿子对待学习很是自律,从小到大我们几乎就没怎么操过心,自己安排、自己做规划,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可自从初中后,孩子开始出现异常,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过去写作业,往往是心无旁骛一口气写完,或者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划来执行。

可现在,笔在手中攥半天也不见得写上几道题,甚至还经常看着题目发呆发愣,作业每天都要写到半夜还写不完。

在学校也是差不多的状态,老师说,孩子课堂上经常走神发愣,回答问题也是答非所问。

在到后来干脆开始找各种借口请假不去上课,哪怕逼着去了学校,课上也不在状态。

记得儿子一开始请假时,我们还挺惊讶。印象中,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儿子都不会请假,就怕耽误了功课。

那次儿子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想在家里休息一天,起初还真以为儿子身体不适,还安慰他不要担心会拉下功课。

可没过多久,儿子再次以身体不舒服的理由请假了,可问儿子具体哪里不舒服时,儿子又支支吾吾回答的模棱两可。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身体不适只不过是儿子不去上课的理由罢了。

儿子找借口请假一次,我和他爸就教训他一次,明面上儿子去了学校,可心从没放在课堂上。

就这样,在我们的逼迫下,孩子磕磕绊绊的坚持到初二,最后还是选择了辍学!

周老师说:“我和孩子爸爸只知道对他提出各种要求,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情绪,有攻击性的,只是在我们的教育和威严下,才选择了默默忍受”。

02
周老师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学习遇到困难不敢告诉父母

后来和周老师沟通时,我们才了解,原来初中后,孩子的学习压力剧增,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而我和他爸非但不知情没有及时帮孩子解疑答惑,还用以前的高标准严格要求他。

学习的挫折本就让孩子感到烦恼,而我和他爸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和质疑让孩子无所适从。

后来孩子越来越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成绩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备受学习困扰的孩子焦虑不已。

而另一面,孩子还要时刻担心我们知道后会受到责骂和打压。进退两难的孩子备受煎熬,直至再也扛不住的选择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挣扎!

周老师说:“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需要被看见、被表达。让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愤怒,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只关注缺点,看不到孩子的长处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认为:教育应该是发掘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优势,让孩子的积极人格特质得以全面发展。

对待孩子,父母应该做的是,给与他们正面的鼓励、激发他们的潜力,以此来达到提升自信心的目的。

而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只关注他的不足,优点和长处总是一笔带过,或者是干脆忽略不计。

我们总以为,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他骄傲自满,是为了他好。却唯独忽略了,他只是一个孩子,他的内心还很脆弱。

不允许孩子有负面能量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那些能够通过发脾气,或某些叛逆的行为表现出攻击性的孩子,心理反而更健康。而那些展示出对环境良好适应性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我和孩子爸爸从小就对他灌输成功者的心态,不允许发脾气、不允许任性、更不允许存在负面能量。

我们自以为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孩子也不负众望从小就很优秀乐观。若不是孩子由于承受不住初中学习压力选择辍学,我们还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教育方式。

周老师说:“个人的症状行为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他所处在的整个家庭系统,尤其是当这个家庭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个人的行为问题就会展现的淋漓尽致。”
心芽家庭教育有话说

人的情感包括两种情绪,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而有的人屏蔽掉了积极的情绪,只产生消极的情绪,并不断放大,且沉迷其中。

那些表面看起来乖巧的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活在父母高标准的期待里,习惯了为父母而活,习惯在意父母的感受和评价,在意他人的看法,唯独自己的感觉被忽略了。

但,要知道一直收获认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意味着必须一直保持优秀,一直不犯错。

拥抱孩子,接受孩子最真实的状态,这才是父母的修行!

Appointment Consultation us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17791386077
微信答疑
添加微信咨询